破解“替会”难题,重塑基层实干作风

破解“替会”难题,重塑基层实干作风

在基层工作中,“替会”现象时有发生,已成为众人皆知的常态。基层干部们纷纷表示,“替会”不仅浪费了大量工作时间,打乱工作节奏,还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,严重挫伤工作热情。

“替会”现象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。例如,由于代替参会的人员对业务不熟悉,无法准确传达会议精神和要求,可能导致工作出现问题;又如,代替参会的人员可能被无辜分配额外工作,增加工作负担;更尴尬的是,若会议要求发言,这些“替会”干部只能陷入困境。实际上,并非所有会议都至关重要,但主办方往往要求领导干部参会,似乎参会人员非领导干部不可。在这种错误思维趋势下,会议与领导成了标配,导致“替会”现象普遍存在。要破解这一难题,唯有实干担当。

实干担当是干事创业的基础,也是解决难题、服务民生的重要保障。我们必须明确,开会、发文并不能等同于干事、完事。因此,要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,简化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,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和电话会议等方式,提高会议的灵活性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。同时,要建立完善的会议管理机制,明确各类会议的参会范围和时限,界定哪些会议可以“替会”,哪些会议不能“替会”。此外,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会后工作,避免“替会”干部承担无关工作。最后,对执行不力的行为要严肃处理,对懒政怠政、频繁“替会”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追责。(郝伟)

相关创作